我没想到自己会以桥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多年来一直埋首于故纸堆中,在瓷器的残片中,习惯于书桌前的沉思,习惯于直射灯下的宁静。直至有一日,陪友人去参观六朝时刻,途径方田,沟渠,树林,抬眼间,蓦然看到远处绿荫掩映,水波粼粼间的座座小桥,突然意识到,这许是我今后的研究方向,不再是纸笔中的触摸,应是颜色的纪念。
从宋代的板桥开始,我的足迹踏遍了丹阳——这个六朝故里的每个角落。镜头中,有的桥落寞着,淹没在青草黄土中,不辨身形;有的仍然热闹着,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人流涌动。
但不管是昔日繁华的,还是今朝依旧的,桥面那深深的车辙,桥边爬满青苔的桥桩都在吸引着我。
竖起蒙尘的画架,拿起生疏的画笔,我以为自己会犹豫,会情怯,但什么都没有,我甚至都没有时间思考,这些或长或短的桥梁充斥了我的白昼和黑夜。我感到了身体里,总有一种感情在在冲突、奔涌。我的画笔留连于宋元明清,绽放在江南的水乡,它在岁月中辗转,在红尘中定格。
站在画布前,眼前出现的是一幅长长的画卷。烟雨中,江南女子手撑油伞在青石板桥上站成一幅画;暖晴时,三五游人着春衫从桥上嬉戏而过。晨起的雾霭中,拱桥下摇橹声欸乃;暮色四合中,牧童骑牛上桥而归……执笔创作,我甚至感到手细微的颤抖,不能与人交流,不能分心去做其他的事情,桥是我的情人,我对她必须专注,稍有懈怠,恐爱恋会降温。
在旁人眼中我可能创作得很快,但我知道自己其实画得很慢,画布上的每笔都在追寻历史的细节;在旁人眼中我可能画得很辛苦,但是内心却很满足,因为六朝的岁月在我笔下铺展。画面上的桥呈现的不是一时一世的风貌,而是两千多年的生活,鲜活的生活,灵动的生活。没有长虹卧波的气势,也没有杨柳萦桥绿的妩媚,但我仍爱极了丹阳的桥。不管是在两千多年前斯人独立还是现在的熙熙攘攘,它们依旧是我的人间烟火。
如今几十幅有关桥的作品已经渐次完成,初始激动的心情也慢慢平复,站在这些桥的面前,我内心平静而喜悦。
花未全开月未圆,正是人间好时节。是的,我知道会有疏漏,但这只是一个起点;我知道会有不足,但还有圆满的余地,不妨再从容,再淡定些。
艺术原本并没有什么神秘,它其实就是人们在一个框架内利用一种形式或借助于一个载体而进行的情感上的宣泄。季宏伟的油画就是借助了古桥这一特定的物象有感而发,他不拘于技法上的一招一式,不拘于传统油画的条框束缚,用他那文博人特有的情感,对丹阳的古桥做了真实客观的写生。
季宏伟的古桥风景作品真切朴实,有宋代的贤桥、板桥,元代的寺前弄桥、荆村桥、三思桥,明清的老西门桥、锁翠桥、沈家桥、开泰桥、新河桥等,每座桥都有着独特的结构和样式。他笔下的几十座桥,好似中国古桥图谱。了解季宏伟的人都知道他毕业于江苏大学美术系,曾任教于丹阳师范大学,也是文博系统的一位老兵,现任博物馆馆长,精通文史、地理,乐于文物鉴定,琴棋书画样样喜欢,可谓江南一才子,他的油画是当今现实与浪漫完美结合的精品之作,有着文史学者的客观与精准,又有艺术家的主观与浪漫,从构图到色彩,既尊重客观存在,又有艺术的取舍和对自然的理解。作为文史工作者,他对作品的把握是一种真实存在,充分再现了古桥的文物性和自然性,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又注重了油画的艺术性和来于生活与高于生活的主观和客观的完美结合,是一批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在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他的作品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同时又能很好地关注社会、关爱自然,把一位文博人的爱岗敬业精神在作品中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是一个艺术家表达对人类文明的保护和敬仰的举措。
陈坚 2014.3于南京